清視野閃耀亮相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大會
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學術大會于6月20日至22日在吉林大學成功舉辦。本次大會吸引了近千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參與。清視野團隊參加大會,以《心理狀態快速客觀測評人工智能系統》為題在大會分論壇發言,并進行AI心理圖儀產品展示,備受與會專家關注。
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學術大會于6月20日至22日在吉林大學成功舉辦。本次大會吸引了近千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參與。清視野團隊參加大會,以《心理狀態快速客觀測評人工智能系統》為題在大會分論壇發言,并進行AI心理圖儀產品展示,備受與會專家關注。
從卓別林到張國榮,他們有著輝煌的演藝生涯,也都遇到了一個巨大的挑戰,它的名字叫做“抑郁癥”,這種看不見卻又無處不在的疾病,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抑郁癥的治療最關鍵的是早期診斷,把人工智能領域的圖像識別應用到心理疾病的診斷中,為抑郁癥的治療打開了突破口。
7月19日,中央電視臺大型科普欄目《走近科學》專題報道了清視野“基于圖像認知的心理測評系統”。該期節目名稱為《解碼抑郁》,主要是向人們普及抑郁癥的成因、癥狀、治療等方面的知識。在節目中,清視野“基于圖像認知的心理測評系統”作為人工智能技術在心理學領域的成功應用,面向電視觀眾進行了全面展示。
3月29至4月2日,世界著名的發明展——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第45屆)在瑞士日內瓦Palexpo展覽中心舉辦。由清視野科技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馬惠敏教授團隊合作開發的“清視野Warm-Hug心理測評與干預系統”亮相展會并獲得銀獎。這是清視野團隊第一次通過世界級的展臺介紹“基于圖像認知的心理測評與干預”相關技術。
12月31日,鳳凰衛視中文臺《生命密碼》欄目播出專題片《解碼抑郁癥》,對清視野“基于圖像認知的心理測評系統”進行了報道。在本期節目中,暢銷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作者高銘先生,焦慮和抑郁癥康復病友長風先生擔任欄目組生命調查員。長風先生體驗了清視野公司依托“基于圖像認知的心理測評系統”專利技術開發的“心理艙”。公司總經理黃巖向兩位生命調查員介紹了系統的原理、優勢和應用前景。公司心理測評師戴彥清介紹了“心理艙”的操作方式,并向兩位生命調查員解讀了測評報告。
12月17日,馬惠敏教授應邀出席中國人工智能學會2016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大會暨第六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攜“基于圖像認知的心理測評系統”榮獲第六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創新獎一等獎。
11月12日,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院長助理付小龍來到清華大學學生心理發展指導中心,視察“基于圖像認知的心理測評系統”在2016年清華新生心理普測工作中的應用情況。 付小龍認真聽取了關于“心理艙”功能和特點的介紹,詳細解了系統的操作流程,并親自體驗了測評過程。付小龍指出,“基于圖像認知的心理測評系統”連續多年在清華大學的應用,是該技術重大應用價值的集中體現。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旨在推動清華大學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今后技術轉移研究院將繼續加強與清視野合作,共同推動“基于圖像認知的心理測評系統”的產業化應用。
11月6日,清華大學電子系馬惠敏副教授應邀出席中國衛生信息學會人力資源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并就“基于圖像認知的心理測評系統”作介紹。 馬惠敏介紹了系統的研發背景與意義、系統的原理功能和系統的應用情況。馬惠敏指出,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重要性不亞于癌癥的早期發現,但傳統的心理測評方法無法滿足心理問題早期發現的需求。“基于圖像認知的心理測評系統”改變了沿用70多年的基于問題的心理測評方式,不依賴于問題的回答,不受限于語言、年齡和文化程度,利用人的視覺認知過程實現心理狀態的客觀、快速自動評估,具有重大應用前景。
2016年7月4日,受教育部委托,清華大學在北京主持召開了“基于圖像認知的人的心理特征提取與分析”成果鑒定會,鑒定委員會聽取了成果技術報告、測試報告、查新報告和用戶報告,查閱了有關資料,觀看了項目展示,對有關問題進行了質詢,經認真討論,鑒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的成果在國際上未見相關報道,是一項原始性創新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研究成果實現了客觀、便捷、準確的人的心理特征提取與分析方法和自動定量評估系統,能夠為與心理健康相關的人格特征評定等應用提供一種新的有效手段,有很大的社會需求,有望產生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3月23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在調研清華大學雙創工作期間,觀看了由清華大學電子系馬惠敏副教授研發的“基于圖像認知的心理測評系統”演示。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參加調研,共同觀看了系統演示。